EN

新闻公告 news

2021-04-26

北京师范大学董艳教授做客高等教育创新讲堂 ——教育信息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跨学科研究

2021年4月14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董艳,在人文学院A108会议室为师生做了题为“教育信息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跨学科研究”的报告,这是高等教育创新讲堂第50期的活动内容。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建华教授主持此次讲座。

 


董艳教授从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与困境、跨学科研究与教育的国内外探究、面向教育情境的跨学科研究等方面进行分享。

董艳教授系统介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教育信息化的三项重点工作、十大重点问题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她认为教育信息化一是需要加强以学习科学为理论框架的跨学科研究;二是加强对联结跨学科桥梁——技术的设计研究;三是不断拓展跨学科研究的新的生长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要勇于前位思考,通过理论创新引导技术融合教育的发展方向。

她系统介绍了跨学科教育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进展情况。在报告中分析了斯坦福大学本科生教育,从整体知识观出发,进行课程设计,由“先知识后能力”反转为“先能力后知识”。我国在跨学科研究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如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新增交叉学科(F07)等。学习科学作为跨学科研究领域,涵盖了认知科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课程与教学论等,也包括教师多年累计的丰富经验。

董艳教授详细阐述了面向教育情境的跨学科研究,提出教育信息化要通过关注学习的情境化、学习的混合化和学习的实践化以更好地支撑跨学科教育,要关注STEM情境下的三人(多人)互动学习研究以及借助同伴互动的认知神经技术——超扫描开展同伴互动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她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为:(1)STEM同伴互动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学习者外在的话语交流及互动行为表现的相关研究上,极少利用更加科学、客观的认知神经学研究方法探索STEM同伴互动过程的“认知黑箱”。(2)在教育认知神经学研究中,多数研究仅采取针对单个大脑活动的研究范式来探讨互动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会忽略个体间的大脑活动动态联系所提供的宝贵信息(Montague et al., 2002)。(3)对于高中阶段的学习者而言,越来越突出和稳定的学习风格、知识经验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STEM活动过程,但目前鲜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4)策略干预视角下的研究只侧重关注个人创造性学习表现的差异,而缺乏关注个体之间的交互质量及小组整体的合作绩效。

在报告中,她系统分析了跨学科教育存在的三个问题:其一,跨学科教育的性质不清。受原有专业教育的惯性影响,缺乏深刻认识。也就是说选修不等于跨学科,跨学科强调“整合”和“研究”;其二,跨学科教育的规划不足。现行教育体制下,各自固守学科领地,组织间沟通不顺,跨学科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其三,跨学科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佳。因教师本身并不具备跨学科知识结构,也没有掌握跨学科教学的多种形式与方法手段,学生也因难以得到足够指导形成对跨学科价值的深层理解,学生成功体验少。

董艳教授在报告中突出强调了项目式学习(PBL)有利于提升教育信息化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能力,认为PBL培养的是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知”到“行”的转变。她介绍了PBL的设计和教学流程,即通过充分利用脚手架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和参与情况,从而全程引导和带领学生学习。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案例典型、实用,引发了在场师生的积极思考。与会师生就跨学科教育、脑科学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思想火花的碰撞,对促进师生提升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