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公告 news

2022-09-19

高媛:新形势下重新理解大学国际化

2022年9月16日15:30-18:00,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教研助理教授高媛博士主讲第62期高等教育创新讲堂,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B101报告厅做了题为“新形势下重新理解大学国际化”的报告。讲席教授,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沈红担任本次报告主持人,论坛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步进行,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全体师生线下参会,线上线下总参会人数近200人。

微信图片_20220919093655.jpg

高媛教授于2022年8月加入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领域为大学国际化、跨文化教育及高等教育理论。她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曾师从Simon Marginson教授;硕士毕业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管理与领导力);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得文学及经济学双学士学位。

微信图片_20220919093646.png

 这次的报告以西蒙.马金森所提出的全球高等教育场域理论为框架,对现有文献进行了系统性和批判性的梳理,结合对来自世界不同地区20位高等教育国际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的深度访谈,建构起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内涵,并对其的演变发展和未来前景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具体来说,该报告分为新冠疫情前和疫情后大学国际化两部分,主要围绕四个问题。

一是大学国际化定义、动机及建构。高媛教授认为,多年来,随着大学生活的国际化,国际化的定义也变得更加广泛和全面。推动大学国际化的动机的优先次序随着时间、国家和地区的不同而变化。根据现有研究她总结出推动大学国际化的五方面理由和建构大学国际化的七个维度。

 二是大学国际化的评估高媛教授分享了在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大学国际化评价指标的收获,讲述了大学国际化经历的四个阶段。她认为国际化应该被看作是一个过程因素,它是实现其他目的的一种手段。由于国际化与大学的核心职能息息相关,测量国际化对大学的直接影响是极具挑战性的。

三是新冠疫情对大学国际化发展提出的新挑战。高媛教授分析了新冠疫情所导致的全球形势变化,展现了后疫情时期不同地区大学国际化所呈现出的新趋势及重要议题。她认为新冠疫情造成大学国际化发展面临跨国流动大量减少,国际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转向虚拟环境,高等教育的公共拨款缩减,对国际学生的竞争加剧这四个主要问题。但是在新的环境中,大学国际化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新环境同时为学者提供了一个机会,能够反思当前国际化实践的缺陷,进行调整以及改革,以确保大学国际化能够在新的条件下保持繁荣。

是学者们对大学国际化的反思和建议。高媛教授认为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方式存在全球流动的不平衡和人才流失;资本逻辑限制了大学完成文化使命的潜力;国际项目缺乏质量监管等不足。大学国际化发展如何逃出资本逻辑的陷阱呢?其根本出路在于强调大学国际化范式及路径的多样性。国际化发展应该与全球高等教育场域内所有参与者相关。最后,高媛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持续发展问题提出了具有洞见性及可行性的建议

报告讲完后是“Q&A"阶段。首都师范大学王晓阳教授、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房欲飞博士、南方科技大学王连平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刘亚敏教授和博士生俞光祥、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博士生潘鹏飞、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博士生Weiwei、南科大-港大联培博士生王鹏娟等线上线下参会代表给高媛教授提出了有意义的问题,高媛教授也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沈红讲席教授总结到,“高媛教授的报告很精彩,既具有很大的信息量,又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对现有的相关研究分析到位,也指出了人们对大学国际化理解的某些误区”。沈红讲席教授也表达了自己对现阶段大学国际化问题的理解,“新冠疫情影响了大学及大学人的实体流动,但并不能阻碍人们对大学国际化的思考,疫情并不能影响国际化的实质性发展,因为人的流动只是大学国际化中的一个方面,而且并不是最深层次的方面”。沈红主任还表示,南方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创新讲堂会不定期举办,将邀请真正有研究的学者做高质量的学术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