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公告 news

2023-06-29

算法泛灵世界:人工智能物联网发展趋势下的社会后果以及教育的挑战与应对

2023年6月27日,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作彧受邀做客高等教育创新讲堂第66期,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B101作了题为:“算法泛灵世界:人工智能物联网发展趋势下的社会后果以及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的学术讲座。会议以线下和线上方式同步开展,由南方科技大学高教研究中心主任、讲席教授沈红主持。高教研究中心师生及校内部分本科生、硕士生现场参与了本次讲座。

IMG_20230627_211131.jpg

讲座开始,高教中心主任沈红首先致欢迎辞,并做了主讲嘉宾介绍。郑作彧教授毕业于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研究专长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曾)兼任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员、德国耶拿大学特许教授资格研究员,德国生态经济研究院网络专栏作家。

IMG_20230627_192025.jpg

本次报告中,郑教授首先解释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定义,并指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其中一项宗旨,是在仅着重手段的效用最大化的当今时代中,回过头去思考目的的意义与价值。郑教授提出问题:当代的人、社会、物这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子的?并从批判理论的视角去分析人工智能如何去影响社会。世界划分为:人、社会、物。而物又分为:自然物、技术物、摆饰物,技术物很常一段时间的运作模式是“异已计算”。不过,自从维纳提出的“控制论”之后,当今社会进入了新的关键阶段,人从技术物的运作和设计中全面退场。如今的机器学习可能会尝试出人类完全想不到的做法(自我创造性)。人类可通过解读算法,搞懂技术物创造的最佳解法(可沟通性)。自我创造性+可沟通性=AI人工智能的主体性。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发展趋势是:将人工智能嵌入到所有技术物当中,并联结起来共同连动,所有技术物都被算法灵体附身。这就是算法泛灵世界。最后,郑教授总结到算法泛灵世界的特质为:算法泛灵世界的技术物不是变得更像人,而是让汽车更像汽车,让冷气更像冷气;算法泛灵世界的工具理性不是将人纳入技术作用领域之内,而是排除在技术作用领域之外;在演算泛灵世界,人是技术物的养分,算法灵体是人类的新的利维坦。

IMG_20230627_205433.jpg

在交流互动环节,来自工学院、物理学院以及计算机学院的研究生们就“排除”和“解放”是一线之隔吗?如果将来人被技术排除,应该如何自处?等问题进行提问。郑教授解释到:“排除”和“解放”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解放是指卸掉包袱,排除是指人没有办法参与这个世界,技术否定人的个体和主体,否定人独一无二的情感。本研究“排除”主要意为人工智能运作的内容、逻辑和后果在人可掌控之外。而如何自处,没有唯一的解法,如果能多思考个人本体,也是一种解法。

讲座末尾,高教研究中心主任沈红对本次学术活动做了总结,高度认可郑教授的研究深度,赞扬语言表达非常精彩。在主持人宣布讲座活动结束后,师生和嘉宾教授仍留在现场继续互动,本次讲座活动在热烈的交流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