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新闻公告 news

2024-04-12

赵勇:AI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2024年4月10日,美国教育科学院院士、国际教育科学院院士、堪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杰出教授、墨尔本大学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全球讲席教授赵勇先生做客第74期高等教育创新讲堂,做了题为“AI时代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报告,分享他对人工智能浪潮下教育未来和教育改革的独到见解。此次讲堂由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讲席教授沈红主持,校党委书记姜虹教授出席了本次活动。来自未来教育研究中心、艺术中心、机械与能源工程系、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创新创意设计学院的部分教师,南科大部分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北京易知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光华教育集团的相关人员、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全体师生总计近50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讲堂由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国际合作部、校党政办联合举办。

图片2.png

讲座伊始,赵勇教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PISA研究数据指出世界范围内的教育面临从“让每个孩子成功(success)”到“让每个孩子成长(thrive)”的目标转向。个体具有不同特点、智能和天赋,个体学习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优势和特长。在此基础上,与个性化学习相一致的教育环境应该追求从“园丁”到“湿地”的转型,将人才培养从“选拔”逻辑变革为“生态”逻辑,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因此,教育改革应从搭建个性化学习场景、重新审视教师角色、追求最适合时代需要的教育目标三方面着手,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业精神。

图片1.png

赵勇教授强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有三个要点:第一,学生的颠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培养,但人才的发展无法预测,因此人才不适合过早通过选拔的方式脱颖而出;第二,创新过程中时间是最大变量,教育不能预测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就,因此不能简单地复制过往成功模式。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提高创新人才的基数,让更多的创新人才涌现出来;第三,重视培养学生个体兴趣和抓住机遇的能力。

讲座最后,赵勇教授总结了“无边界学习”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指出AI时代背景下的教育应打破传统教育场景中的物理边界、学科专业边界和年龄边界,帮助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自主构建学习路径,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多机会。

在互动交流环节,赵勇教授和师生就新时代下教师的角色和定位、教育与学习之间的平衡、如何帮助学生个体找到天赋等议题展开讨论。本次讲座在赵勇教授和现场听众热烈的互动交流中落下帷幕。

(本文未经报告人审核)

供稿:王鹏娟

审核:康乐